摘要:
本研究利用整合完成之空氣品質模擬系統探討中部空品區臭氧空氣品質不良之可能原因,並輔以數值實驗之安排計算跨區域傳送之污染物對中部空品區污染之貢獻。
由研究結果顯示,高臭氧污染事件之形成,氣象條件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由綜觀天氣分析與逆軌跡方法計算氣團行徑之結果可以了解,臭氧高污染事件發生日(2004 年4 月28 至30 日)天氣穩定,氣塊僅在局部地區運動且有沉降趨勢,是有利於污染物累積之氣象條件。另一方面,由氣團老化指標計算(NOz/NOy)與高臭氧濃度模擬之空間分佈描述上可以說明,污染源區多呈現新鮮之氣團分佈,這也說明此處之污染物濃度多來自化學反應之貢獻,下風區與郊區則多為老舊氣團所盤據,間接說明此處之污染物濃度貢獻部份為傳輸效應所影響。由28 至30 日的模擬結果配合老化氣團指標之計算顯示,28日開始增加之臭氧濃杜,隨著天氣系統更趨穩定,其平均生命週期將可能有1 至2 天。
臭氧之其他空品區外移入污染貢獻有地理區位之差異。在中部空品區之中心部份臭氧之區外移入貢獻約30%且由中心向外遞增,在都會區邊緣約50%左右,更往中部空品區外緣則高達75%以上。另一方面,臭氧光化反應為一非線性化學反應,其濃度貢獻比例與空間分佈不但取決於前驅物濃度比例與絕對量,也取決當時大氣中臭氧之含量。由本研究結果可以說明這樣的非線性化學反應分佈情況於郊區與都會區有較為明顯之變化。
參考文獻 :
1.詹長權等,2008:台灣地區光化學污染之形成、傳輸機制及其影響,行政院環保署九十七年度專案計畫。
2.張時禹等,2005:中部空品區臭氧空氣品質不良與跨區域傳送關係探討,行政院環保署九十四年度專案計畫。
3.程萬里等,2005:中部空品區臭氧空氣品質水平與垂直分佈之監測分析,行政院環保署九十四年度專案計畫。
4.張時禹等,2004:台灣地區光化學污染之形成、傳輸機制及其影響, 行政院環保署九十三年度專案計畫。
5.張艮輝、謝祝欽,1999:台北縣光化學污染管制策略研究,台北縣環保局。
6.尹鍾奇,1994:實用大地測量學,國彰出版社。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