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26, 2006

半導體製造業溫室效應氣體減量策略---以台灣某晶圓代工廠PFC減量策略成效為例說明

1997年氣候變化綱要公約(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FCCC)第三次締約國大會中通過的「京都議定書」已於2005年2月16日生效,我國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業已於2006年2月16日由環保署函送行政院審議,這是國際社會間一項重大成就,象徵著世界各國願意同心協力共同面對氣候變遷此全球性重大環境議題。本報告將由溫室效應(Greenhouse Effect)之成因與全球溫室效應潛勢(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導入說明,進而由台灣半導體協會(TSIA)與世界半導體協會(WSC)達成的溫室效應氣體減量目標協議來說明台灣晶圓代工廠的減量因應策略及成效。報告中將探討半導體製造業選定全氟化物(Per Fluorinated, PFC)為溫室效應氣體減量標地物之原因及半導體製程PFC排放的來源,同時將比較國外與台灣半導體製造業溫室效應氣體減量策略之異同及說明未來可努力之方向。

1. 顧洋、申永順,”國際間溫室氣體管理標準化之發展及因應策略”, 科學與工程技術期刊,第3卷,第1期,頁1-22,民國94年12月。
2. 柏雲昌,“溫室效應氣體減量因應之產業策略”, 經濟前瞻,第55期,頁129-133,民國87年12月。
3. 蘇楊,” 《京都議定書》的前世、今生和未來”,生態經濟,第2005卷,第4期,頁8-15,民國94年4月。
4. Krishnan, N.; Smati, R.; Raoux, S.; Dornfeld, D., “Alternatives to reduce perfluorinated compound (PFC) emissions from semiconductor dielectric etch processes: meeting environmental commitments while minimizing costs”, Electronics and the Environment, 2003.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p. 19 – 24, (May 2003)
5. Beu, L. ; Brown, P.T. ; “Motorola's strategy for reducing PFC emissions,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Symposium”, 1998. Twenty-Third IEEE/CPMT, pp.277-285 (Oct. 1998)
6. Avala, K.; Li Liu; Brindza, D.; Loh, G.; Moiyadi, S.A.; “Reduced PFC emissions and gas consumption using a c-C/sub 4/F/sub 8/-based PECVD chamber clean chemistry”,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pp.504-509, (Nov. 2004)
7. Chan, E.M.; Loh, G.; Allgood, C.C.; “Process optimization and PFC emission reduction using a c-C/sub 4/F/sub 8/ chamber cleaning process on a novellus concept 1 dielectric PECVD tool”,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pp.497-503, (Nov. 2004)

8. Vujatovic, D.; Lai, L.L.; “Reduction in greenhouse gases”,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General Meeting, 2003, IEEE, pp.13-17, (July 2003):
9. Lamoureux, M.A.; “Electricity production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Power Engineering Review, IEEE, pp.22-24, (Nov. 2002)
10. 產業溫室氣體資訊網站 http://iggic.estc.tw
11.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網站 http://www.unfccc.de/
12.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資訊網站 http://sd.erl.itri.org.tw/fccc
都市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減量及管制策略
VOCs中個別物種多具毒性,會對生物體造成危害,對民眾健康有潛在威脅。少數VOCs個別物種具臭味,為民眾陳情案件的主要原因。VOCs和NOx經由一連串光化學反應會形成二次污染光化煙霧,造成臭氧(O3)濃度升高。台灣地區近年O3污染已逐漸取代PM10,成為空氣品質不良之主要原因。光化煙霧產量模式(SPM)分析,都會區大部分情況下,光化煙霧的主控物種為 NMHC。因此要改善都會區O3污染,策略上應進行VOC管制。臭氧、細懸浮微粒(PM2.5)等二次污染物管制是未來施政重點。故控制VOCs成長及排放減量為現階段之管制重點。藉由VOCs管制策略的推動,可逐步建制有害空氣污染物(HAPs)之管制。有效削減VOC排放量,改善區域性臭氧污染問題朝向健康風險評估為基礎之空氣污染管制策略。

參考文獻
沈信旭 ; 蔣至剛 ; 張艮輝,不同光化煙霧產量模式之比較及敏感度分析,第十六屆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民國88年11/26 - 27
揮發性有機物(VOCs)空氣污染管制法規及防制技術宣導說 明會資料。92.03.21,台北縣政府環保局,工研院環安技術發展中心。
徵收揮發性有機物收費可能性評估與規劃架構之探討。吳佩蓉﹑謝祝欽﹑蔡俊鴻﹑姚永貞﹑魏憶琳﹑余志達﹑吳俊儀,EPA-90-FA17-03-021,90.12.15,第16屆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
揮發性有機物(VOCs)管制趨勢及收費制度,中技社,周淑婉,民國91。

Monday, April 24, 2006

Innovate design of AMC exhaust system for running FAB.-9476519劉享星

隨著半導體積體電路製造日益進步,元件密度越來越高,相對的半導體製程線徑亦日趨微小化,因此對於製程環境的要求也愈來愈嚴格,除了過去重視的微粒污染外對於空氣中化學分子污染AMC(Airborne Molecular Contamination)對製程之影響更是一個新的問題。再者,由於潔淨室內常有使用中的化學氣體或液體洩漏或翻灑事件,這種意外事故除了安全的考量外,同時也形成FAB的污染源,輕者人員疏散,造成工時的損失,重者造成產品受污染而報廢,但是大部分的既設潔淨室均沒有預先設置針對AMC的排氣系統,在實際操作時有些以排煙系統替代,有些以直接開放部分潔淨室的門,以得到較高的換氣速率替代,但或多或少都造成無塵室的影響如:FAB靜壓變化,溫溼度的不穩定,或外物入侵等。 因此,如何在既有硬體條件下,以相對較低的成本,加設一組AMC的排氣系統,且運轉時,能在不影響FAB既有空調條件下,盡速將FAB內的污染物質盡速排出廠外,是一個值得深究的議題。參考資料1. 潔淨科技 AMC專題(2005.12)2.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John H. Seinfeld. / Spyros N. Pandis)

無塵室內的空氣品質評估-劉淑慧

CJT Air Pollution 2006
摘要
影響無塵室空氣品質的污染來源與成因相當多,將這些問題歸納分類後,主要
可從外氣污染、廠房結構、人員與製程生產使用的化學物質等四個原因有關,將這些成因一一的掌握清楚後,根據不同的污染特性與來源,使用適合的監測評估技術,才能有效找出問題來源與提出改善的方案。
唯有透過系統化的全盤了解與評估,同時全盤了解無塵室內的工業安全衛生、
環保與影響製程良率的空氣污染問題,如圖一所呈現的流程圖,就是透過調查無塵室內的原物料清單與可能副產物,建立這些影響無塵室空氣品質污染因素的認知與控制目標,並進一步的使用各種可行的監測技術與模式來評估無塵室的空氣品質,最後進行污染物的控制與改善,有了完整的空氣品質分析監測結果,對於污染的改善方向或是控制就能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張瑞琪,影響無塵室空氣品質的污染來源與成因
www.e-safety.com.tw/1_main/103_learning/1037_n ews/ENS42/pdf/A1.pdf
2.林裕聰,高科技產業無塵室空氣品質調查實例
www.e-safety.com.tw/1_main/103_learning/1037_n ews/ENS42/pdf/A4.pdf
3. 謝瑞豪、彭羽榛,無塵室空氣品質監測分析技術開發與應用實例
4.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作業環境空氣中有害物容許濃度標準,行政院勞工
委員會八十四年六月三十日台八十四勞安三字第一二三五一O號令第三次修
正。

Friday, April 21, 2006

國內外室內空氣品質標準之探討/張凱茹9476504

國內外室內空氣品質標準之探討

摘要
室內空氣污染物種類複雜,且隨著室內環境不同,其所產生的室內空氣污染物也不盡相同。在1982年世界衛生組織認定凡是因建築物內空氣污染所導致人體產生非特異症狀。例如神經毒性症狀含頭暈、頭痛、疲倦、無法集中注意力等,黏膜刺激症狀含眼、鼻、喉感到刺激等、不好的味道,及類似氣喘發作, 皆稱之為生症建築物症候群。

早期對於空氣污染之研究多半注重室外空氣品質之調查、空氣污染源之排放管制及空氣污染防治技術之發展,至於室內空氣品質之調查與維護及室內空氣污染之防治,直到近幾年才逐漸受到重視。目前國內關於「室內空氣品質(Indoor air quality,IAQ)」的規範,僅在「勞工作業環境空氣中有害物容許濃度標準」(適用製造、處置、使用或販賣有害物作業場所)及各縣市「營業衛生管理自治條例」(適用營業場所)中有室內空氣品質的相關規定,對於其他場所並無相關規定。

室內空氣品質之惡化將對人體造成不利之影響,是故世界各國均紛紛投入相當之人力與費從事室內空氣污染之調查與研究;而國內目前尚在起步階段,不但尚未制訂室內空氣品質標準等相關法令,甚至連國內室內空氣品質之背景資料也尚未建立。因此,進行國外室內空氣品質標準訂定研析可作為國內未來相關標準訂定之參考。


參考文獻
1. 環保署網站,
http://www.epa.gov.tw/
2. 美國環保署網站,
http://www.epa.gov/
3. 曾昭衡、王凰瑾、陳朝棋, “台北地區室內空氣品質探討,” 2005年能源與冷凍空調研討會論文, 台北, Sep 2~3, 2005
4. 蘇慧貞,室內環境氣膠評估和空氣品質研訂:工業及科技園區公共建築之室內空氣品質調查與室內空氣標準訂定之相關性,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1999年6月。
5. 蘇慧貞,室內空氣品質標準草案及管制策略,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研究報告,1999年6月。
6. 毛義方、陳美蓮:我國室內空氣品質標準之建立,環保署,1988。

移動污染源對台灣空氣品質之影響/江岱叡 9476506

隨著經濟發展與工商社會進步,國民所得提高,生活品質的要求也隨之提高,造成機動車輛的快速成長。由於我國地狹人稠,都會地區各種空氣污染物排放,主要以機動車輛排放之污染物為主,不僅嚴重影響都會地區的空氣品質,更對民眾身體健康造成危害。環保署表示,由於都會區人口集中且車輛密度高,移動污染源排放對空氣品質及人體健康的影響相當大。以台北市為例,其移動污染源排放的一氧化碳(CO)即佔該市總排放量的97%,氮氧化物(NOx)佔77%,碳氫化合物(NMHC)佔34%,為該市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其他都會區,如台中及高雄,亦有類似情況。因此有需要針對此一影響空氣品質之污染源作一研究,並採取相關對策 ,以改善空氣品質。
參考文獻:
1.http://www.ca.taipei.gov.tw/civil/page.htm
2.http://www.teepb.gov.tw/index.asp
3.環保署網站

台灣產業溫室氣體的排放及減量策略探討

台灣產業溫室氣體的排放及減量策略探討

吳姿樺 9476516

自從京都議定書正式於2005.02.16生效後,我們終須真心面對追求經濟發展所伴隨而來氣候變遷的惡果。京都議定書要求38個已開發國家與歐盟在2008年至2012年間,應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回歸至1990年的排放標準,平均再減5.2%,雖然我國並非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之正式締約國,但我國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2001年)約佔全球的1%,世界排名第22名高居不下。而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研擬多時的「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終於出爐也將送行政院審議,未來將朝每年低於百分之一的成長率,管制國內溫室氣體排放。

究竟我國產業界溫室氣體的特性為何?溫室氣體在實施減量的同時是否又會面臨成本及技術上的衝擊與考驗?本文試圖著手由台灣產業溫室效應氣體的產出特性去探討其減量空間,以及台灣產業未來該如何因應與面對日益嚴格的國際環環境保護趨勢,以增加其競爭力,符合社會大眾的期待。

1. 永續產業發展雙月刊第22 http://portal.nccp.org.tw

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http://www.epa.gov.tw/

3. 產業溫室氣體資訊網站 http://iggic.estc.tw

4.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網站 http://www.unfccc.de/

5.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資訊網站 http://sd.erl.itri.org.tw/fccc

6. 地方政府的溫室氣體減量策略工研院能資所研究員 談珮華

7. 曾昭衡,京都議定書對我國永續發展的影響,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會刊,第三十二卷第二期,2004

8. 呂鴻光,溫室氣體之衝擊與對策-我國之影響與因應措施,財團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2003

9.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1),因應全球暖化我國經濟永續發展的最適策略-以推動清潔發展機制為例。

張超鈞 / 半導體廠無塵室毒性氣體洩漏防範機制 – 氣體偵測器(Gas Detector)特論

半導體廠無塵室毒性氣體洩漏防範機制 – 氣體偵測器(Gas Detector)特論
9476514 / 張超鈞

摘要:
半導體因製程具多樣性,故所使用的毒性化學物質繁多,且大多數均含有毒性、腐蝕性、自燃性、易燃性或易爆性等之特質,除了在排氣系統(Exhaust)管路材質選用與排氣分類上要特別重視外,被視為「環保尖兵」的氣體偵測器(Gas Detector),在第一線的運作就更重要。當氣體外洩時,無塵室潔淨度將被污染,且現場工作人員亦有生命危害的安全疑慮,嚴重時更可能導致廠房生產線停擺。
過去50多年來,半導體進步神速的背後,是來自大筆資金的投資,一座典型8吋廠需要超過300億的投資,而12吋廠投資金額更達900億元,在環保意識高漲的今天,如何預防環境污染,規避經營風險及保障人身財產安全,已成為目前最具關注的議題。
由於半導體產品變化性大與製程多樣化,因此在製程中所引發的其他種類的有毒氣體危害,對人體健康與環境污染具有極大殺傷力,本文將介紹半導體廠常發生哪些氣體外洩?輔以實際案例說明氣體外洩的原因,並詳載氣體偵測器所扮演的角色(包含偵測器偵測原理、種類與選用、佈點規劃、干擾物質與維護校正等)。
參考文獻:
1.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汪禧年研究員,1999。半導體化學性暴露評估技術調查與對策(I)。1999,p16。
2.工研院工安衛中心,1997。工安科技3514期,半導體製程常用之有害氣體一
覽表。1997。
3.台灣應用材料網站,半導體製作簡介, http://www.amt.com.tw/product/Process.asp
4.賴世龍,2002,氣體偵測器安裝位置應注意事項,勞工安全衛生簡訊,2002。
5.銓盛科技,2005,公司簡介與氣體偵測器產品介紹,2005,p5-7。
6.科榮公司,2003,各種試紙帶式氣體偵測器簡報資料,2003,p4。
7.古坤文,2004,半導體金屬蝕刻機台於預防維修時之污染物逸散控制,國立交
通大學產業安全與防災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p1。
8.工研院環安中心王光聖副研究員,2001,半導體廠PM作業人員暴露評估,環
安簡訊電子報,2001,p2-5。
9.日本理研計器,1996,氣體偵測器干擾物質表,1996。
10.王鈺,2004。高科技無塵室氣體外洩安全管理,消防與防災科技雜誌,2004,
p94-100。
11.物理:奈米碳管微型氣體偵測器Nanotubes Make Miniature Gas Sensors,2003。Sciscape科景電子報,2003。

Thursday, April 20, 2006

陳淑君/台灣地區受戴奧辛污染影響情形

摘要
去年度台灣分別爆發國際級的戴奧辛嚴重汙染案件,一為中石化台南安順廠附近魚塭、溪流及土壤遭受戴奧辛汙染,據台南市政府估算初步補償污染區居民的經費,即高達十三億一千餘萬元,創下台南市環境汙染補償最高紀錄;另一為彰化縣線西鄉鴨蛋被檢測出含過量戴奧辛,事件爆發後,連帶波及全國一百八十萬隻蛋鴨與飼主,嚴重打擊鴨農生計及我國農業安全。此二案經各媒體陸續披露及大幅追蹤報導後,造成社會的震驚與關切。而戴奧辛素有「世紀之毒」的惡名,土壤、空氣及地下水皆為污染傳播途徑,並藉由食物鏈傳遞而累積於人體,引發癌症等重大病變,危害人體健康甚鉅。而後續如何展開戴奧辛有效的管制策略,亦為相關單位的一大課題,以避免同樣的污染事件一再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賴宏德,張木彬,“廢棄物燃燒過程中戴奧辛之排放與控制技術”。
2. www.eap.gov.tw
3.Australia, National Dioxins Program Fact Sheets. Figure 1.Sources and pathways of dioxins http://www.deh.gov.au/settlements/chemicals/dioxins/factsheet3.html
4. 廖萬里, 張木彬,“垃圾焚化產生戴奧辛之機制與控制方法”。
5. 張國慶,“戴奧辛的來源與意涵”。

無塵室AMC空氣分子污染物管制策略/ 盧銘駿

無塵室AMC空氣分子污染物管制策略
9476511 盧銘駿
摘要
隨著半導體元件線寬不斷縮小化,集積度不斷提升,除了particles、metal所導致的微污染外,有機/無機性微污染對半導體良率的影響越趨於顯著。經由空氣分子污染(airborne molecular contamination,簡稱AMC)的問題對於積體電路廠將越來越重要。在積體電路製造上,隨著線路越來越密集化,預期在進行0.25mm線寬製程或200mm以上晶圓製造時將會遇到製程區空氣傳播媒介的微量分子污染之嚴厲挑戰。由於氣態分子污染物的多寡並未與目前的潔淨室等級形成直接關係,因此即使潔淨室的等級很高,仍然有很高的氣態污染物濃度存在於潔淨室的環境中,並可能沈積在晶圓表面上造成損害,因此有效杜絕污染源,並能掌握氣體附著於晶圓表面上之吸附機制,將是未來提升半導體良率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大西謙之;和田陽;黃寶川(1999).半導體廠超級潔淨室的化學污染和”PURATEX”化學空氣過濾器之介紹.電子月刊, 5(9), 164-168.
2.前田和夫(2000)“半導體製程設備中潔淨技術之研討”,電子月刊, vol.6, No. 12, pp. 148-153.
3.凌永健、陳麗真(1999)“半導體製程環境中空降分子污染物的特性與質譜分析”,科儀新知, vol.20, No. 5, pp. 58-67.
4.Kinhead, D. A. Forecast of Airborne Molecular Contamination Limits for 0.25 Micron High Performance Logic Process, Technology Transfer Report 95052812A-TR, SEMATECH, May 31, 1995.
5.Samantha Tan (1998). Monitoring of Ionic Contamination on Silicon Wafers using Ion Chromatography. PROCEEDINGS,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184-197.
6. Kinkead, D.A., et al., Forecast of Airborne Molecular Contamination Limits for the 0.25 MicronHigh Performance Logic Process, TechnologyTransfer Report #95052812A-TR, SEMATECH, May 31, 1995.
7.Saga K. and Hattori T. (1996). Identification and Removal of Trace Organic Contamination on Silicon Wafer Stored in Plastic Boxes.

垃圾焚化廠對空氣品質之影響/翁志博


摘要:
台灣地區由於發展快速, 民眾環保意識覺桓以往垃圾以掩埋方式處理已不為民眾所接受, 在垃圾處理用地取得不易的情錶下, 政府基於資源回收及垃圾減量的考量, 在都市地區鼓勵以焚化的方式處理日漸增加的垃圾, 此方式亦為目前垃圾處理的趨勢。以環保署之資料顯示(http://ivy3.epa.gov.tw/swims/),台灣目前共有大型之公有公營焚化廠五座,公有民營焚化廠十六座(含三座尚未啟用) ,此資料尚不包括民有民營焚化廠共五座。

就密度而言,焚化廠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知道,垃圾焚化後的廢氣經空氣污染防治設備去除大部分污染物再排放至大氣中,惟排氣中尚有殘餘污染物逸散至大氣環境而導致鄰近居民潛在的暴露。有鑒於國人對垃圾焚化廠之相關設備及處理程序上相當陌生,且於垃圾焚燒廠對周遭空氣品質及居民生活品質之影響程度未有正確之認知。本報告擬蒐集相關之數據資料及報告,就處理程序,空氣品質與居民生活上做一探討。

Reference:
1.劉明全 2002, 焚化廠排放空氣污染物之健康風險評估-以鹿草焚化廠為例,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2.徐錠基1981,垃圾焚化廠空氣污染物控制技術研究,淡江大學/碩士論文
3.行政院環保署網站:http://www.epa.gov.tw 。
4.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保護人員訓練所,“空氣污染概論”空氣污染防制專責人員訓練敎材。
5.美國環保署網站:http://www.epa.gov。

亞洲褐雲對台灣空氣品質的影響/楊舒閔 9476508

題目:亞洲褐雲對台灣空氣品質的影響
摘要:「亞洲褐雲」是由灰燼、煤煙、酸性物質和其他有害的懸浮微粒所組成,其中80%的成因是來自人為因素,形成原因是使用牛糞或木柴作為燃料的低效能爐灶、燒毀農業廢棄物、焚林清地以取得土地及家庭炊煙等傳統污染源。另一原因則是汽車排放的廢氣和高度污染的工業等,此二項原因的傷害性其實不分軒輊。而尤以亞洲落後開發中國家大量使用原始燃料,且缺乏適當的污染防制措施,以致空氣污染物未經處理即排放至大氣中。每年12月至次年4月是「亞洲褐雲」的盛行季節,對大氣及室內空氣品質產生嚴重影響,據推估,光是印度就造成五十萬名婦女及小孩的死亡。」其成分包括臭氧、碳粉、一氧化氮、其他灰塵、含硫懸浮微粒,及一氧化碳等化學組成。INDOEX計畫研究區域內,與石化能源有關的CO2每人排放量約低於北美及歐洲地區每人排放量一個數量級,但卻以每年5至6倍之速度成長,另外CO的排放量卻與北美及歐洲地區相當。北美地區約為107 Tg/yr的排放量,而印度排放CO則為110 Tg/yr。至於會轉化成硫酸鹽氣膠之SO2,中國為28 Tg/yr,北美為25 Tg/yr,而印度排放量則為5 Tg/yr。此外,據估計亞洲地區排放之黑碳(Black carbon)約佔全球排放量之30至40%。
參考文獻:
1.UNEP, The Asian Brown Cloud: Climate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Impacts, 2002.
2.郭博堯,2002:由亞洲漫天褐雲 慎思能源的選擇,國政分析。
3.李河清,2002:亞洲褐雲警訊,國政分析。
4.環保署網站 http:// www.epa.gov.tw

Wednesday, April 19, 2006

張正生/沙塵暴對台灣空氣品質的影響

台灣地區空氣品質除了受到固定污染源及移動污染源的影響外,每年從台灣境外地區移入的污染亦嚴重影響台灣地區空氣品質,其中一項的影響來源即為大陸地區的沙塵暴。冬末到初春是大陸沙塵暴活耀的季節,沙塵暴發生後,顆粒較大的粒子會因為重力沉降到鄰近的地區,顆粒較小的粒子可以向上傳送到1000~3000公尺高空,再藉由西風帶的氣流向東傳送,進而對台灣的空氣品質產生嚴重的影響。台灣地區受沙塵暴影響期間,PM10及PM2.5之微粒濃度均有增加的趨勢,影響的區域隨時間由北部向中部、南部地區移動,部分地區的空氣品質甚至達到不良等級(PSI>100),除此之外,沙塵暴的來臨更會造成能見度的降低、生態系統的失衡以及氣候的改變,更會嚴重影響人類的呼吸系統。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大陸地區的沙塵暴進行長時間並且及時的監控,以維護台灣地區國民的身體健康及生活品質。
參考文獻
1. 張順欽、李崇德,大陸沙塵暴影響空氣中懸浮微粒濃度之評估,第九屆中華民國氣膠科技研討會。
2. 蔡世源、鄭福田和吳義林,2004,沙塵暴對台灣地區酸性乾溼沉降之影響,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 葉峻榕和鄭曼婷,2002,大陸沙塵暴對中部地區酸性空氣污染物之影響,國立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4. Chung Y.S., and Yoon M.B., ”On the occurrence of yellow sand and atmospheric loadings.”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30, 2378-2397, 1996.

Tuesday, April 18, 2006

大氣臭氧濃度在台灣地區的變化情形

陳聖傑的期末報告
報告題目:大氣臭氧濃度在台灣地區的變化情形
摘要:
臭氧係由氮氧化物、反應性碳氫化合物及日光照射後產生之二次汙染物,它具強氧化力,對呼吸系統具刺激性,能引起咳嗽、氣喘、頭痛、疲倦及肺部之傷害,特別是對小孩、老人、病人或戶外運動者有較大影響,同時對於植物,包括農作物有不良影響,當臭氧濃度高到120ppb時,人體活動一個鐘頭就可能產生身體不適。環保署公告的空氣污染防治法中的空氣品質標準規定,臭氧的小時平均值上限為120ppb,而八小時的平均值則為60ppb。影響空氣中臭氧濃度的前趨物包括:VOC, NOx, CO等,而這些前趨物的來源包括工業溶劑揮發(印刷廠、乾洗業、表面塗裝、油漆等)、汽機車排放、火力發電廠等。除了一些地區性的汙染外,一些研究發現台灣的臭氧濃度也受季節變化及境外輸入的影響,夏季時,來自南方太平洋和南海的溫暖空氣,途經菲律賓,臭氧濃度約為18ppb,然而,到了冬季,北方西伯利亞及蒙古地區對流層較高層含高濃度臭氧的冷空氣,則被帶到台灣,此外加上大陸沿海的工業排放大量臭氧的前趨物,使得此股氣流的臭氧濃度高達45ppb左右。近年來,環保署及國內學者致力於空氣污染的改善,臭氧的濃度有一年比一年稍稍降低的趨勢,但由於大陸沿海工業快速發展導致臭氧前趨物大量排放的問題,可預見我國空氣污染控制將會一年比一年艱辛。

參考文獻1:
徐光蓉,張修武,2003:台灣臭氧垂直分布變化趨勢。大氣科學,32,351-365。
參考文獻2:
柳中明,葉銘德,彭立新,吳俊傑,劉紹臣,2003:冬夏季長程傳輸影響台灣海域背景臭氧之模擬探討。大氣科學,32,1-22。
參考文獻3:
吳清吉,于宜強,許武榮。徐光蓉,商文義,2002:冬季台灣附近氣流場與大氣傳送個案之數值研究。大氣科學,31,29-54。
參考文獻4:
Liu C.M., M.P. Buhr, J.G. Lo, T.L. Tso, K.J. Hsu,J.T.Wang, J.T. Merrill and S.C.Liu,1995: A stydy of Taiwan background atmosphere. J. Terrestrial Atmos. and Oceanic Sci.(TAO),6.419-442.
參考文獻5:
Liu, C.M., M.P. Buhr and J.T. Merrill, 1997: Groundbased observation of ozone, carbon monoxide and sulfur dioxide at Kenting, Taiwan during PEM WEST(B) campaign. J.Geophys.Res.,102, 28, 613-626.
參考文獻6:
Lam, K.S., T.J. Wang, L.Y. Chan, T. Wang and J. Harris, 2001: Flow patterns influencing the seasonal behavior of surface ozone and carbon monoxide at a coastal site near Hong Kong. Atmos. Environ., 35,3121-3135.

境外長程傳輸對於台灣北部地區酸性濕沉降的影響

Alisa 提到...
題目:境外長程傳輸對於台灣北部地區酸性濕沉降的影響
摘要:酸性濕沈降(酸雨)在北歐與北美已證實為造成湖泊酸化、森林死亡等問題的主因,而且亦造成跨國傳輸的紛爭。亞洲地區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在過去二十年間已增加三倍,預期在1990-2020年間,將再增加三倍。而硫氧化物所形成的懸浮微粒能在大氣中停滯很久,隨著氣流的擴散,所能影響的範圍也就無遠弗屆,甚至某國排放的污染物質會造成其他鄰近國家雨水酸化。特別是中國對亞洲鄰國如日、韓及台灣的影響。在2000年,北台灣有將近52%之濕沉降量來自於境外傳輸,其中約85%來自於亞洲七個主要區域,而中國即佔85%。本報告欲探討境外長程傳輸對於台灣北部地區酸性濕沉降的影響,以了解台灣當地污染及長程傳輸貢獻所佔比例。
參考文獻:
1.吳義林、鄭福田,2000,台灣地區酸沉降物質調查研究,行政院環保署期末報告。
2.彭啟明、林能暉、張艮輝,2000,宜蘭地區酸沉降受長程輸送影響之研究,行政院環保署,EPA-89-FA11-03-76。
3.周孟麟,2000,臺灣北部地區酸沈降之時空分佈特徵與天氣類型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王聖翔,2000,桃園地區硫沈降之觀測與模擬,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5.蔡世源,2004,沙塵暴對台灣地區酸性乾溼沉降之影響,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6.Gregory R. Carmichael and Richard Arnd, 1997, Baseline Assessment of Acid Deposition in Northeast Asia, http://www.nautilus.org/。

10:40 AM

Monday, April 17, 2006

聖嬰現象與南方振動

一、題目:聖嬰現象與南方振動
二、摘要:「聖嬰現象」一詞(El Nino,西班牙文,又稱為『艾尼紐』),此詞乃南美秘魯漁民用以稱呼發生於聖誕節時期,其鄰近熱帶太平洋海域海溫及洋流異常變化之現象。「聖嬰」現象之特徵為東、西太平洋海溫溫差的逆向改變,其直接伴隨之大氣變化則是氣壓場上蹺蹺板式的東西振盪。當海溫變化呈現東高西低時,氣壓場變化則為西高東低,反之若海溫變化為東低西高,氣壓場則呈西低東高之改變。上述之氣壓場變化,氣象界慣以南太平洋東部之大溪地和西部位於澳洲之達爾文,兩者間氣壓場的差異值為指標來顯示,並將此振盪取名為「南方振盪」(Southern Oscillation),而「聖嬰」(El Nino) 和「南方振盪」(Southern Oscillation) 此一相隨而生之大氣、海洋變化現象,則被合稱為 ENSO。聖嬰現象之所以受重視在於近年來在全球所發生的氣候變異事件皆和該現象有關,其造成了海水溫度異常變化,進而影響海洋生態環境,對漁業資源產生重大衝擊。同時,伴隨聖嬰現象而來的氣壓變化,會使氣候產生異常,造成東太平洋美洲沿岸地區發生水災,印尼、菲律賓、澳洲北部乾旱,並會引發森林大火,形成霾害影響空氣品質,對人類生命財物造成重大威脅。
三、參考文獻:
http://ww2010.atmos.uiuc.edu/(Gh)/guides/mtr/eln/home.rxml
http://www.pmel.noaa.gov/tao/elnino/el-nino-story.html
http://www.elnino.noaa.gov/sites.html
http://earth.fg.tp.edu.tw/learn/elnino/
http://mail.atm.ncu.edu.tw/~hong/

--81 points

期末報告題目-車輛生質能源對空氣污染的衝擊

9476515 陳嘉俊

  1. 車輛對於社會及經濟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但於傳統引擎車輛所使用的石化燃料,燃燒後所排放CO、HC、NOx、pm等廢氣,不僅造成空氣的污染,危害人們的健康及環境,更因車輛急驟增加致使CO2排放的大幅增加,加驟了全球溫室效應及能源危機的問題。
  2. 有鑑於此,世界各國政府、燃料、車輛製造商均紛紛投入對車輛使用生質能源,以降低車輛空氣污染的排放,目前使用的生質能源包括有甲醇燃料、乙醇燃料、生質柴油等,但限於生質能源對車輛性能的影響,及燃燒後對其他空氣污染物的交互影響,目前仍多以混合石化燃料的方式添加車輛油箱,並且多依賴政策的推廣。
  3. 國內已有民間投入生質柴油的生產行列,且台糖也將生產乙醇燃料,對於整體污染的衝擊,應審慎的評估及推廣,以引導民間或政府單使用生質能源,降低車輛的空氣污染,並開發更符合環保的綠色能源。

參考資料:

  •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Biodiesel Impacts on Exhaust Emissions, October 2002 (EPA420-P-02-001)"
  • Mobility 2030: Meeting the challenges to sustainability,WBCSD

參考網頁:

--83 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