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21, 2007

探討『不願面對的真相』-全球暖化對環境產業之影響

探討『不願面對的真相』-全球暖化對環境產業之影響 ---- 張智能

一、影片內容介紹
【不願面對的真相】一片記錄了艾爾高爾在全世界各地的全球暖化巡迴演講,他在這些以幻燈片輔助的演講中,同時展現出風趣幽默以及認真嚴肅的一面,以輕鬆自然以及實事求是的態度、竭盡所能向一般老百姓說明地球正面臨一場“全球性的緊急狀況”,而我們這些老百姓在事情尚未惡化到無法挽救的地步,必須儘快採取行動阻止浩劫發生。
最近南極冰核的研究數據顯示,目前的二氧化碳含量比過去65萬年都來得高;自從科學家開始測量大氣溫度至今,2005年是氣溫最高的一年、氣溫最高的10年都是在1990年之後發生;2005年夏天,數百個美國城市都締造史上最高溫的記錄;過去50年,全球平均氣溫以有史以來最快的速度持續上升;2003年,熱浪在歐洲造成3萬人喪生,並在印度造成1,500人喪命;1978至今,北極冰圈以每10年9%的速度縮小;海鷗於2000年首度現蹤北極圈;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的雪,可能在2020年完全融化。
在高爾的演講中,會看到令人震驚的畫面,這些畫面造成的衝擊是無庸置疑的;高爾也發表了更驚人的數據,包括史上最熱的10年都發生在最近的14年,而且海洋的溫度急速上升,形成更多威力更強大的熱帶暴風和颶風。降雨模式的改變使得水災和旱災的情況愈來愈嚴重;昇高的氣溫則也成全球傳染性疾病的爆發;氣溫的改變也讓地球許多野生動物面臨絕種的危機,包括北極熊在內,因為冰層與冰層之間的距離變得太遠,北極熊已經沒有體力游得那麼遠,於是牠們開始被淹死在海中。本片記錄一個人以他無比的熱誠、深具啟發性的談話,以及堅定不移的決心,大膽戳破關於全球暖化的迷思和誤解,並激勵每個人採取行動阻止情況惡化。
他以多媒體輔助的演講,以風趣幽默的談話內容、卡通影片以及不容置疑的科學證據,說明全球暖化造成的現象已經在全世界各地造成嚴重災情。他也藉此機會呼籲美國政府、民間機構以及普通老百姓發揮環保精神,一起努力解除這個危機。高爾以低調的姿態在世界各地舉行了超過一千場的演講會,有些是在擁擠的學校禮堂;有些則是在大小城市的會議中心,希望能讓出席的觀眾覺悟到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必須面對人類史上最大的危機,並且儘快採取行動設法解除危機。全球暖化造成的氣候危機需要我們採取大膽、快速以及適當的行動,演講內容只是在呈現一個科學事實,是希望引起我們的關切,激發我們起而行的力量。
高爾在片中最後指出,他相信只要政府和人民有決心,全球暖化的危機可以解除。他同時也反對經濟和環保非得處於對立的狀態。高爾認為節約能源、多使用大眾交通工具與另類能源,以及研發更有效率的電器產品,一定能改善全球暖化的情形。只是美國人與全人類都必須團結一心,人民可以向政府施壓,相信這個環保運動已經開始。
二、何謂京都議定書
京都議定書已於2005年2月16日生效,國際社會開始探討第二階段(2013年起)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的目標設定。國際社會為擴大參與範圍,將可能要求開發中國家分擔減量責任,我國產業宜及早擬訂因應策略。我國雖未能簽署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但為善盡地球公民責任,目前仍以無悔策略加強溫室氣體管制策略及減量工作。歐盟溫室氣體排放交易體系已於2005年啟動,國際清潔發展機制亦蓬勃發展,許多國家已積極推動溫室氣體盤查登錄工作,產業與政府均面臨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壓力,開始積極探討我國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的策略。
參考先進國家溫室氣體管理的方式,依我國的國情與國際現況,參考京都議定書之彈性減量機制,規劃我國產業溫室氣體排放管理機制,以達成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目標。1997年於日本京都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化綱要公約第三次締約國大會通過,議定書的全文共28條及兩個附件,主要內容為:
(一)減量時程與目標:附件一國家及摩洛哥與列支敦斯登,應於2008至2012年間達成減量目標,採差異性削減目標:歐盟及東歐各國減量8%、美國7%、日本、加拿大、匈牙利、波蘭6%,另冰島、澳洲、挪威則各增加10%、8%、1%。
(二)管制六溫室氣體:CO2、CH4、N2O管制基準年1990年,HFCs、PFCs與SF6為1995年。
(三)制定「共同執行」、「清潔發展機制」、及「排放交易」等三種彈性機制。
(四)森林吸收溫室氣體之功能納入減量計算,即1990年以後可計算於減量之中。
(五)生效:當認可議定書國家達55國,且認可國家中附件一國家1990年CO2排放量至少占全體附件一國家當年排放總量之55%,則議定書於其後第90天開始生效。
(六)京都議定書允許進行國際合作計畫,來達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的承諾
三、國際公約發展現況(UNFCCC: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
(一)京都議定書生效: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二)第2階段談判:討論2012年後承諾期責任
(三)碳排放交易市場啟動:歐盟排放交易體系啟動,二氧化碳之價格也隨之上升(圖1),以及清潔發展機制(CMD)之發展。
(四)新能源危機隱現:能源需求日增,自然資源存量日絀,跨國產業開始考慮全球佈局,以確保能源供應安全。
圖1 歐盟碳排放交易市場價格走勢圖
四、溫室效應介紹(表1、圖2)
(一)溫室效應:係指大氣層中增加了過量的溫室氣體,使地球表面如覆蓋在一層玻璃罩(溫室)之下,使全球氣溫逐漸升高之現象。換言之,地球表面溫度,係由地球體吸收陽光短波輻射及地球本身向宇宙釋放長波輻射的交互影響所決定,在正常情況下地球表面溫度約為15℃。然而在工業革命之後,人類經濟活動耗用大量化石燃料。導致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大幅提高,此期間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成長速度是史前期的30至100倍,二氧化碳濃度則為第二冰河期的1.25倍,為上一次冰河期的1.75倍。
(二)溫暖化:人為產生過量溫室效應氣體,改變大氣的組成,使地表所釋出長波輻射難以逃離大氣層而逸散到外太空。過多熱量蓄積在地表,造成不正常人為溫室效應,使地球表面溫度逐漸升高。
(三)大氣中重要的溫室氣體包括:地球大氣層中,氮氣佔最主要成分,約78%;其次為氧氣,佔21%;剩餘1%則為其他氣體,其中有二十餘種屬於所謂的「溫室氣體」,可讓短波輻射光源通過,吸收長波輻射、保存地球表面溫度,此種溫室氣體主要包括CO2、CH4、CFC11、CFC12、N2O、PFCs及O3等,其中以CO2為「溫室效應」的主要成因,其貢獻度高達66%。
(四)對環境之衝擊: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跨國組織(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的研究指出,在過去一百年間,地球平均溫度已上升0.45℃,且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形下,公元2030年時地球平均溫度將再上升1℃,至2100年時則又上升3℃,此一結果將使兩極冰山解凍,海平面上升,致陸地面積縮小,危及人類生存空間與生態平衡。
1992年6月計有153個國家的代表在巴西里約共同簽署「氣候變化綱要公約」,針對全球溫室效應問題進行有關的管制與規範,以避免大氣系統繼續遭受破壞,危及生態環境。該公約的最終目標係將溫室氣體的濃度穩定在一個不會危及大氣系統的水平。該公約宣示於公元2000年時將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排放量抑制在1990年水準,且至2005年時再削減1990年排放量之20%。部份已開發國家及公約中所明定的各成員國並承諾在公元2000年之前回歸1990年以前的排放水準。


表1 溫室效應氣體增溫效應比較表
圖2 全球溫室效應氣體排放貢獻比例
五、國際溫室排放情形(圖3、4)
可由圖3及圖4內容看出自1985年起,台灣在溫室氣體排放量遠超過世界各國之平均值,且在人均排放量也高居亞洲地區第二名,僅次於汶萊。
圖3國際溫室排放趨勢圖
圖4 2002年亞洲地區CO2人均排放量統計圖
六、國內能源及溫室排放(圖5、6)
國內每年所耗用之能源為10,623萬公秉油當量,由於國內天然資源並不豐富,因此進口能源比例就高達96%以上,其中以工業對於能源之需求佔了將近一半(48%),主要需求能源為石油,佔了51%,因此國內目前仍就非常依賴國外能源之供應。
而產生之溫室氣體以二氧化碳為大宗,佔總排放96.22%,因此主要之來源為製程之燃燒行為產生之二氧化碳。
圖5 2000年台灣能源供應及消耗種類、數量分析圖

圖6 2000年台灣溫室氣體排放量統計圖
七、工業部門排放比例
工業部門79-92年CO2排放量平均佔全國排放量55%左右,每年平均成長率為5.8%。其中,排放最多的前七大產業為鋼鐵、石化、電機、紡織、人纖、水泥、造紙,排放總量約占工業部門的68%。過去10年,僅鋼鐵、石化與電機電子業產值顯著增加,且二氧化碳排放量亦隨之增加。

圖7 工業部門對溫室氣體之貢獻量
圖8 溫室氣體排放量變化趨勢圖
八、第二次全國能源會議
會議結論,三個月內具體化,形成政策落實推動,重大投資項目的規範如下:
(一)重大投資計畫及能源耗用產業發展,依能源密集度下降目標推動,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量衝擊
(二)採最有效率製程及技術
(三)提出短中長程減量計畫與目標
(四)協助下游廠商提升能源效率
(五)加速汰舊換新,減少CO2排放量為設新廠使用。
九、產業面臨壓力
國內產業在國際及國內對於溫室氣體減量等既定目標下,必須同時面臨環保規範、經濟發展導致排放量增加之勢必趨勢,且國內人均排放量與OECD國家相當等壓力。且存在國家既有經濟政策如GDP成長不低於3%、不以核能發電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失業率不超過5%等限制條件,加上既定之重大投資,將會大量增加整體溫室效應氣體之排放,產生非常大之壓力。
圖9 國內產業面臨溫室氣體排放減量之壓力及限制分析圖
十、國內產業排放量及能源結構(資料來源: 93年我國能源供需預測之分析、2004年國際能源總署報告)
自1991至2004年能源使用之增長率如下:
(一)能源總排放量增長1.99倍
(二)製程直接排放增長1.49倍
(三)用電間接排放增長2.94倍
(四)工業部門2004年用電量佔全國50%。
(五)能源結構限制,電力排放係數比競爭對手高,產業排放減量空間有限。
其中能源使用所產生之溫室效應氣體總排放量,又與產業製程直接之排放量呈直接相關(圖10),也因為非核家園之能源政策,使得國內所發的每度電所產生之二氧化碳排放量以高過鄰近之亞洲主要國家(圖11),此可作為政府政策方向擬訂之參考。
圖10 能源總排放量之趨勢關係圖
圖11 鄰近國家每度電排放二氧化碳趨勢比較圖
十一、溫室排放管理機制
國內最主要之溫室排放管理機制如下:
(一)重點管理:針對能源大用戶進行減量管理。
(二)引進彈性減量機制:短期針對七大耗能產業要求自願減量,中長期則依產業排放密集度管制各企業排放量,並引進京都議定書之彈性減量方法,協助廠商進行減量。
(三)先期可容許之增量:為使國內重大基礎工業得以成長,帶動經濟成長,對於重大投資案之製程,要求採用足以媲美世界先進能源效率製程,由政府依合理能源效率分配企業排放量。
(四)世界銀行估計,我國產業溫室強制減量成本相當高,如產業不熟悉國際排放交易體系,將有損產業競爭力。
(五)排放交易體系需要嚴整的盤查報告與定期追蹤考核 ,各相關機構需配合執行其權責工作。
十二、未來重點工作及方向
(一)策略面
1.調整產業結構,加速推動能源依存度低之新興工業。
2.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及查核,研究建立國內排放量交易制度,並與國際接軌。
3.加強溫室氣體排放量大之重大投資案審查效率,以全球前10%能源效率製程之排放密集度研擬排放標準
(二)技術面
1.引進、研發低溫室氣體排放製程設備,提供優惠措施。
2.引進、研發CO2回收再利用技術,或新替代能源技術。
3.冷凍壓縮機及冷卻水塔使用效率提升技術、熱交換器及節能技術、絕熱及熱導材料、乾燥、CO2減量、回收、固定、再利用、 觸媒改善、生物技術 …
十三、環保產業之衝擊及商機
在「全國能源會議」中,討論焦點集中在能源開發、運用及整體環境維護,與二氧化碳減量。期藉由節能、效率提升、多元化能源結構、調整產業結構等方式,達到兼顧經濟發展、能源供應及環境保護之多重目標。在「國家永續發展會議」的「調整產業結構,邁向永續發展」議題中,亦針對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水資源之開發與管理及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與策略等進行討論。
基於經建部門長期以來對全球溫室氣體減量課題發展趨勢的掌握,各先進國家在過去十多年來致力於發展經濟,然所伴隨而來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不僅未能如預期降到負成長局面,甚至高出甚多。故我國應參考國際經驗,積極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運用最佳可行技術與清潔生產技術,加速汰舊換新,發展再生能源、節能及資源化等綠色產業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積極推動各部門減量能力建置與自願性減量等因應措施,以致力將國際環保相關議題所可能帶來之產業危機化為環保商機。
綜合前述,未來全球對於溫室氣體減量工作的關注及資金投入將大幅增加。許多國家早已先行研擬溫室氣體減量策略、減量技術及試行彈性交易機制等方式,使在減量的同時創造額外環保商機。國內環保業者似可就能源、工業、交通、住商、農林及廢棄物等相關部門積極發展節約能源、水資源設備、溫室氣體盤查、減量技術及潔淨生產技術與綠色科技等,掌握其所衍生之商機如下:
(一)能資源節約投入衍生之新商機:
我國水資源不足且能源缺乏自給能力,因此,應對能資源的使用如水價、電價、油價及垃圾處理費等相關費用進行檢討。為因應此議題,我國應積極推廣省能、節水相關技術與設備,並獎勵研發,進而帶動相關環保設備之發展。
(二)企業溫室氣體盤查、驗證相關服務:
京都議定書生效後,為降低溫室氣體所帶來的環境衝擊,國際標準組織ISO14064系統已於今(95)年3月1日通過國際標準版,使溫室氣體在盤查、查證等程序中皆有所依據,我國政府部門為因應相關議題,將針對產業、運輸及住商部門領域,辦理自願性溫室氣體盤查管理工作,並建立盤查規範登錄平台,進而推動我國溫室氣體驗證服務相關產業。
(三)能源服務新商機:
節約能源技術服務對於高度仰賴能源進口的我國極為重要,包括節約能源設備與系統之引進、節約能源技術之開發與商品化、省能源判斷指標之整理與運用,以及加強民眾節約能源意識及推動節約能源標章及認證制度等,並針對產業、商業及政府機構等能源大用戶,提供節能技術服務及協助進行節能改善。
(四)發展潔淨能源產業
全球石化能源日益枯竭,且衍生嚴重的溫室氣體排放污染,未來應用新技術開發潔淨能源將更趨重要。潔淨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地熱、海浪、潮汐、海洋溫差及生物質能等,以及燃料電池、熱交換等相關技術,上述能源使用及開發皆能夠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所帶來之衝擊。故我國應積極發展潔淨能源產業,藉市場擴大帶動技術與產業之發展,以期建構再生能源產業產銷體系,如生質能產業、風力機產業、太陽光電產業及太陽熱水器產業等。
(五)發展潔淨生產技術及綠色科技
我國應積極發展潔淨生產技術及綠色科技研發技術,針對特定產業開發新製程,降低製程中溫室氣體的產生及使用量,減少能源的耗用,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產業競爭力。
(六)發展符合WEEE、RoHS及EuP之相關綠色設計技術
隨著全球環保法規對產品中有害物質的禁用與廢棄後須回收等相關規定,對以代工生產的台灣系統廠商及各零組件產業造成嚴重衝擊。尤其推動環保法規最積極的歐盟,針對電子電機產品廢棄問題,已完成「廢電機電子設備指令(WEEE)」、「電機電子設備有害物質限用指令(RoHS)」及「耗能產品綠色設計指令(EuP)」。我國應積極設計並開發易拆解,利於回收與再利用,並使用模組化的設計方式,使產品的零組件易於拆解或維修,並將「綠色設計管制系統」的觀念導入產品的開發設計之中,以減少產品於廢棄時對環境的影響與衝擊。
綜上所述及觀看「不願面對的真相」一片,認為為使我國產業能夠因應「溫室效應」、「能源危機」及「京都議定書」生效所帶來的衝擊,我國工業部門宜積極探討國際發展趨勢對國內產業競爭力之影響及因應低碳時代的產業發展策略,並擬定政策誘導產業轉型,並藉由加強人才培訓提升我國專業人才的研發創新能力及透過與國外技術交流合作,將新技術引進國內,使我國環保產業逐步轉型成為溫室氣體盤查、驗證服務業、能源服務業、潔淨生產與綠色科技產業、減廢、環境化設計等諮詢服務業,協助國內各產業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以帶動新興環保產業,解決產業發展之困境,活絡經濟發展創造就業機會,提升我國產業未來競爭力。
十四、參考文獻
1. 經濟部工業局,溫室氣體行業減量彙編,,92年。
2.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中文版94年5月第2版。
3. 經濟部工業局,工業溫室氣體盤查減量宣導手冊,2004年。
4. 經濟部工業局,溫室氣體行業減量彙編,2004年。
5. 經濟部工業局,工業溫室氣體排放量自願性盤查登錄與減量指引, 2005年。
6. 經濟部工業局,溫室效應氣體減量技術推廣與輔導計畫90年度成果報告,2001年。
7.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因應氣候公約能源策略模擬與能源供需預測之研究計畫報告,2001年。
8. 經濟部能源局,百大能源用戶能源查核資料節能統計結果,2005年。
8. 財團法人中技社綠色技術發展中心翻譯,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計算工具,2004年5月。
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產業溫室氣體盤查管理、策略分析、減量及試行計畫的推動」期末報告,2005年7月。
10.不願面對的真相官方網站:http://www.uip.com.tw/ait/
11.氣候變遷與台灣的水文循環:http://e-info.org.tw/node/12246
12.都市永續發展指標建立: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SD/090/SD-R-090-013.htm
13.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http://www.gcc.ntu.edu.tw/gcc/chinese.htm
14.行政院環境保護署:http://www.epa.gov.tw
15.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全民二氧化碳減量資訊站:http://co2.saveoursky.org.tw
16.經濟部溫室氣體減量資訊網:http://www.ftis.org.tw/TIGO/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