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姵妤
摘要
乾淨的空氣是人類生存之重要條件,而隨著台灣經濟發展,人口快速成長,大量的污染物隨著工業發展被製造而排入大氣中,因此,空氣污染的問題便越來越嚴重,尤其,其在都市中的濃度更隨著工廠與車輛的急劇增加而日益加重,在過去的十年間,國內空氣品質指標物中我們可以看出改善幅度最大者為二氧化硫(SO2),其濃度有逐年下降之趨勢,而另外懸浮微粒(PM10)、一氧化碳(CO)及二氧化氮(NO2)濃度亦呈現改善之趨勢,但唯獨臭氧(O3)的濃度卻是有逐漸升高之趨勢,故臭氧污染問題才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
究竟臭氧是如何生成?簡單而言,臭氧並非直接排放,其是由NOx與VOCs經一連串光化反應而形成,不同的VOCs對於臭氧生成的貢獻度則會有所不同,所以欲了解臭氧問題則要先從臭氧形成機制著手,因此,本章節即要針對大氣中的揮發性有機物(VOCs)造成臭氧生成之因及影響來進行探討。
參考文獻:
1.行政院環保署資料庫:http://www.epa.gov.tw
2.蔡政雄-「臭氧前趨物連續監測與臭氧生成之光化學探討」,碩士論文。
3.「吳立言」-高雄地區固定源揮發性有機物指紋及光化學反應潛勢之探討,碩士論文。
4.張能復,曹鴻志,「以光化學反應性軌跡模式探討MIR指標應用於台灣臭氧前驅物減量效果」,第十五屆控制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
5.「歐雅雯」-以VOC測站網探討中台灣臭氧成因,碩士論文。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