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19, 2008

東亞生質燃燒(Biomass burning)所衍生之空氣污染探討

「聯合國環境總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發表了一份氣候研究報告,評估亞洲地區褐雲的氣候及環境影響。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隨即追蹤報導,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衛星照片,清楚拍攝到亞洲褐雲的行蹤。一層厚達三公里,由煤灰(soot)、酸性粒子等氣溶膠(aerosol)所組成的污染混合物,籠罩南亞地區。可以在短短一個星期裏,飄浮傳送過半個地球。 其實「褐雲」並不真的是「雲」。「雲」由凝結的水滴而形成;而「褐雲」是一層陰暗的煙霾(Haze),主要由生質燃燒(Biomass burning)而引起。通常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為化石燃料的使用,譬如燒油、燒煤..等,推動工業,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而這次評估報告指出,發展中國家為了取暖燃燒木柴,農業耕作上焚林清地,野火燒山的作法,這樣的行為也是導致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 近年來,全球許多大氣研究團隊研究的重點及測站漸漸移向亞洲。南亞及東南亞地區(包括大陸及台灣)也逐漸成為區域氣候研究的重鎮。最近亞洲地區褐雲的評估報告則起源於「印度洋實驗計畫」。其執行監測期間從一九九五到二○○○年,時間長達五年,參與的科學家超過兩百位,所採用的數據、資料分別來自船隻、飛機及人造衛星。 評估報告的研究結論包含兩大效應。在氣候效應方面,煤灰本身會吸收熱能,大氣溫度隨之升高,甚至形成「燒雲效應」,使雲層容易消散,影響水循環;而另一方面,酸性粒子反射但不吸收太陽輻射,使得照射到地面和海洋的能量減少,造成地表溫度降低,雲層變得容易反光。這種大氣加熱、地表減溫,同時發生但不一定相互抵消的複合效應,雲物理光化作用的探討,正是目前氣候研究的難題與挑戰。 在環境影響效應方面,水循環的改變,也間接影響農業,使得印度冬季稻米減產。更重要的,褐雲還可能危害健康,導致呼吸道病例增加,早產兒夭折機率也有上升的趨勢。 褐色煙霾到底給了我們什麼啟示?一,警訊。發表此報告的時機恰巧選在南非約堡地球高峰會議之前的兩個星期。如此是希望喚起世界各國領袖、部長、議員、非政府組織及社會大眾的重視。二,研究。氣候系統,複雜難解。就地區而言,煙霾現象,不只是南亞獨有。大陸、台灣皆受其影響。隨著季風移動,影響海氣,交互作用,也可能增強聖嬰現象。目前相關的國際研究正在起步,全球及地區的長期確切影響尚不確定。對台灣地區而言,煙霾宜列為空氣汙染研究的主要項目,一方面考慮爭取加入國際合作研究,而更迫切的是盡速建立跨學門的研究團隊,就傳送過程、衍生物產生機制、環境與公共衛生效應、政策分析等課題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王聖翔,亞洲生質燃燒氣膠對區域大氣輻射之衝擊及對氣象場的反饋作用 ,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2、.陳鴻文,生質燃燒長程傳輸對台灣中部高山氣膠特性及其指標的影響,國立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3.黃希爾,東亞生質燃燒對台灣高山氣膠特性的影響,國立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4.蔡宜君,東亞地區人為氣懸粒子的傳送過程與其對雲微物理的影響,國立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5.林筱雯,東亞生質燃燒的區域影響,國立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6.黃鏡芸,台灣空氣品質的本土與外來影響,國立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7.林瑋翔,亞洲地區懸浮微粒時空變化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
8.張志玲,亞洲污染物台灣無法擋,科學發展421期,2008。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