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15, 2008

微粒空氣污染物對人體健康危害之探討

摘要:
大氣中懸浮微粒 (Particulate Matter, PM) 除影響環境層面如降低大氣能見度、酸性和毒性物質的沈降以及對太陽輻射作用力的影響導致對氣象、氣候的改變等外,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更是大家所重視的,從許多流行病學的調查結果看出,暴露於大氣微粒將導致人體急性健康效應包括咳嗽、打噴嚏、濃痰、流鼻水、呼吸道阻塞、氣喘加劇等呼吸道症狀的發生與惡化,以及心血管及呼吸道疾病之住院率、死亡率的增加,且偶發性之可呼吸性PM (PM2.5) 濃度變異和急性健康效應亦息息相關,不同粒徑之PM會分別沈積於鼻腔、口腔咽喉、上呼吸道、氣管、支氣管乃至於細微氣管及末梢肺泡中而引起差異極大之生理及病理反應,因此大氣懸浮微粒對人體健康所產生的危害是一相當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
美國於1990年通過的乾淨空氣法修正案 (Clear Air Act) ,訂定NAAQS (National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 來規範空氣品質,並於1997年修訂空氣品質標準,增訂懸浮微粒PM2.5標準之後,已引起世界各國如加拿大、歐洲、澳洲等國家對懸浮微粒標準的重視,尤其是細懸浮微粒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我國現行空氣品質標準係1990年修訂,迄今已逾十年,環保署2002年監測資料指出以空氣污染基準指標 (Pollution Standard Index, PSI) 來看,台灣近年來空氣品質惡化主因來自PM及臭氧,各地之PM10濃度每年皆有30~90天24小時濃度高於125 μg/m3之國家標準值,且年平均值可達67~87 μg/m3,年平均濃度都遠較美國各地所測得之濃度為高。由國內外研究結果及我國空氣品質現況,我們不難瞭解我國政府管制微粒空氣污染物之必要性與急切性。
本文乃藉由研究PM的種類、特性、來源、傳輸模式及分佈以了解其對人體危害的程度,期提高社會大眾對PM危害人體的了解及重視。

參考文獻:
1. 張章堂、陳朝棋、楊詠淇、蔡明杰、 馮雅梅、林玉娟,「各類型排放管道中粒狀污染物粒徑分析研究」,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檢驗所委託計畫,2004。
2. 詹長權、蘇大成、莊凱任,「微粒空氣污染物特性、毒性和健康風險之研究」,95年度「環保署/國科會空污防制科研合作計畫」,2007。
3. 江鴻龍、黃政雄,陳世裕,林國雄、戴志遠、吳家豪、滿政顗、賴彥銘、張笙又、林承賢,「高屏地區移動源細微粒(PM2.5)調查及分析實驗建置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2006。
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http://www.epa.gov.tw/
5. 陳介文,「生物環境中不同粒徑顆粒物質室內/室外/人體暴露之關聯性」,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博士論文,2003。
6. 王美文,「台灣地區懸浮微粒品質標準合理性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