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18, 2008

細氣膠特性評估探討

摘要:
針對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氣膠),我國環保署目前雖然訂有PM10空氣品質標準,然而由於粗氣膠(PM10-2.5)與細氣膠(PM2.5)產生來源及成分並不相同,因此,美國環保署於1996年更進一步針對細氣膠訂定PM2.5法規(U. S. EPA, 1996)。訂定細氣膠空氣品質標準主要是考量其對環境以及人體健康的影響,近年來的研究顯示PM2.5中的氧化成分會影響人體健康,然而這些成分主要存在於小於1μm的氣膠當中,而大家所關注的世紀之毒戴奧辛,也有研究發現在都市垃圾焚化爐周界空氣中的最大濃度值出現在粒徑小於0.49μm之微粒。另外,PM2.5仍然具有沙塵成分,但在PM1氣膠中所含塵土成分相當少,顯示兩者來源並不相同。研究顯示氣膠中水溶性離子SO42-、NH4+、K+大多存在於小於1μm以下,且PM2.5氣膠含有較多的海鹽成分;在主成分分析PM1和PM2.5部分,主要的污染來源都是以交通和光化反應為主。在碳成分方面,除了裂解碳(OP)和扣除裂解碳的低溫元素碳(EC1-OP)以PM2.5-1含量較多外,其餘碳成分物種以PM1為主。而PM1較PM2.5更能夠解釋環境中氣膠的光學效應。因此,對於細氣膠特性的探討,有助於了解它對人體健康及環境所造成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阮國棟、吳婉怡、黃冠穎,「待解謎團—環境中奈米微粒」,科學發展月刊421期,2008。
2.陳康興、陳瑞仁、林銳敏、黃國林,「高屏地區大氣懸浮微粒(PM10及PM2.5)特性及成因分析研究-總計畫暨子計畫一:高屏地區大氣懸浮微粒(PM10及PM2.5)化學組成特性 時空變化調查分析、來源模擬及成因探討研究」,環保署/國科會空污防制科研合作計畫,2006。
3.陳邦偉,「從台北都會區細氣膠特性評估PM1 及PM2.5對環境影響的顯著性」,國立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4.黃柏菁,「都市垃圾焚化爐周界空氣中多氯戴奧辛與多氯呋喃之粒徑分布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5.王竹方、蔣本基、李崇德,「以多種化學分析技術探討都會型氣膠(PM2.5)物化特性之研究」,環保署空污費科技計畫,2002。

No comments: